|
|
古锁文化流失折射中国文化流失之现状 |
浏览:3151 日期:2007-6-1 |
|
百锁斋主—陈邦仁谈古锁文化
据资料记载,中国锁具诞生已绵延数千年,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,西周出现了青铜锁,而到了东汉才发明了金属锁,并缕有龙、豹、麒麟、龟、蝴蝶等动物及昆虫造型图案,唐代则普遍使用金银铜铁等材料制锁。
锁,早已成为每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。如今,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,“古锁”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其收藏价值正逐渐得到市场认可,很多人投身古锁收藏热潮。陈邦仁老先生就是其中一位,他号称“百锁斋主”,在上海收藏“古锁”首屈一指。
陈邦仁老先生,1933年6月出生,江苏省阜宁县人。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法制课副处级;一级警督。现有古铜锁器1千多件。撰写三十余篇研究文章,在各报刊发表,藏品在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秦皇岛等地展出30余次。
今年已经70多岁的陈老先生专心古锁收藏和研究多年。除了从地摊搜集外,他还专门在网上开设商店,与外地藏友相互联系搜罗。拿到陈老先生名片的时候,我看到名片后面这样写着:“征集老锁——凡建国前制造的各种材质、类型、造型奇特、机关奥秘、有铭文、作坊铃记、工匠落款署名之中国老锁,愿意转让、出售者请面议…”到目前为止,他已收藏了中国各类古代锁具,林林总总有1000余把,其中不乏极品。
| |
|
|
|
|
|